群經大義 一

廖平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群经大义最新章节!

    蒙學

    姓名

    姓

    人所以有姓者何? 海外蠻野無姓,亦自治。 所以崇恩愛, 有姓而後有倫紀。 厚親親, 生直系、旁系之關係。 遠禽獸, 禽獸無姓,蠻野近之。 别婚姻也。 同姓不婚。 故禮别類, 立姓明種族。 使生相愛,死相哀。同姓不得相娶者,皆爲重人倫也。姓,生也。 《説文》説人初生偏重於女,故知有母,不知有父,故從女。 人所稟天氣,所以生者也。 《春秋傳》曰:天子因生以賜姓。 《詩》曰:「天生烝民。」 貴者稱天子。 《尚書》曰:「平章百姓。」 九族齊家,百姓治國,萬邦平天下。 姓所以有百者何?以爲古者聖人吹律定姓, 孔子吹律定姓,自以爲商後,爲素王。○按《大戴記·帝繫姓》乃孔子所傳。 以記其族。 中國孔子以前無所謂姓、無所謂族,故同姓爲婚,例如魯昭娶吴之類,足徵姓由孔子所制定。 人含五常而生, 此後世以五音分姓之所出。 聲有五音:宫、商、角、徵、羽,轉而相雜,五五二十五, 《靈樞》有《二十五人篇》。《史記》:黄帝子孫二十五人。○今地球五種人,自乘得二十五。 轉生四時異氣,殊音悉備,故姓有百 百舉成數。 也。

    氏

    人所以有氏者何? 氏與姓别,姓爲大名,氏則其小部分。 所以貴功德, 《大學》人之彥聖。 賤伎力。 大學人之有伎,外國科學皆屬伎藝。 或氏其官,或氏其事,聞其氏即可知其德,所以勉人爲善也。 使人知尊重名譽權而不敢作惡。 或氏王父字何? 如季友之後氏季。 所以别諸侯之後,爲興滅國、繼絶世也。 求諸侯後,以氏爲目。 諸侯之子稱公子,公子之子稱公孫,公孫之子,各以其王父字爲氏。 《公羊》:成十五年仲嬰齊卒。傳:爲人後者爲之子,則其稱仲何?孫以王父字爲氏也。 故《春秋》有王子瑕,《論語》有王孫賈,又有衛公子荆、公孫朝。魯有仲孫、叔孫 注 、季孫,楚有昭、屈、景,齊有高、國、崔,以知其爲諸侯子孫也。王者之後亦稱王子,兄弟立而皆封也。或氏王孫, 古稱王孫,不必皆王之子。 上繫王孫也。堯知命,表稷、契,賜姓子、姬。 詳董子《繁露》。 皋陶典刑,不表姓。 此《刑德考》一家之説,三代王,皋陶未王,故未詳耳。 禹姓姒氏,祖昌意,以薏苡生。殷姓子氏,祖以玄鳥子生也。周姓姬氏, 姒、子、姬皆姓,氏在其外。 祖以履大人跡生也。 以上明天子天生之義,詳《董子》。

    名

    人必有名何?所以吐情自紀,尊事人者也。 凡人自稱皆名,故《士相見禮》、《投壺》皆云某,是自紀以尊人之義也。 《論語》曰:「名不正,則言不順。」

    三月名子

    三月名之何?天道一時,物有其變; 《大戴·本命》注:「三月萬物一成。」 人生三月,目煦亦能咳笑,與人相更答,故因其始有知而名之,故《禮·服傳》曰:「子生三月,則父名之於祖廟。」

    祖廟燕寢異説

    名之於祖廟者,謂子之親廟也,明當爲宗廟主也。一説名之於燕寢者,幼小卑賤之稱也,質略故於燕寢。

    南郊之射

    天子太子使士負子於南郊,以桑弧蓬矢六射者,何也?此男子之事也,故先表其事,然後食其禄。 《内則》云:「國君世子生三日,卜士負之,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射義》云:「天地四方者,男子之所有事也。故必先有志於所有事,然後敢有穀者,飯食之謂也。」 必桑弧何?桑者,相逢接之道也。《保傅》曰:「太子生,舉之以禮,使士負之,有司齊肅端緌,之郊見於天。」《韓詩内傳》曰:「太子生,以桑弧蓬矢六射上下四方,明當有事天地四方也。」

    質家生日名子

    殷以生日名子何?殷家質,故質以生日名子也。以《尚書》道殷家太甲、帝乙、武丁也。於民臣亦得以甲乙生日名子何?不使亦不止也,以《尚書》道殷臣有巫咸, 「咸」當作「戊」,《經義述聞》云:巫咸,今文蓋作「巫戊」。 有祖己也。何以知諸侯不象王者以生日名子也?以太王名亶甫,王季名歷,此殷之諸侯也。《易》曰「帝乙」,謂成湯;《書》曰「帝乙」,謂六代孫也。湯生於夏時,何以用甲乙爲名?曰:湯王後,乃更變名子孫法耳。 《王侯世本》云:湯名天乙,湯王後,定尚質,故以生日名爲子孫法。 故《論語》曰:「予小子履。」履,湯名也。不以子丑爲名何?曰:甲乙者幹也,子丑者枝也。幹者本之質,故以甲乙爲名也。

    名有兼有單

    名或兼或單何?示非一也。或聽其聲,以律定其名,或依其事,旁其形,故名或兼或單也。依其事者,若后稷是也,棄之因名爲棄也。旁其形者,孔子首類丘山,故名爲丘。或旁其名爲之字者,聞其名即知其字,聞字即知其名,若名賜字子貢,名鯉字伯魚。

    譏二名

    《春秋》譏二名何?所以譏者,乃謂其無常者也。 《公羊·定六年傳》云:此仲孫何忌也。曷爲謂之仲孫忌?譏二名,二名非禮也。 若乍爲名録甫,元言武庚。

    諱不諱之别

    不以日月山川爲名者,少賤卑己之稱也。臣子當諱爲物示通,故避之也。《禮》曰:「二名不偏諱,逮事父母則諱王父母,不逮事父母,則不諱王父母也。君前不諱,《詩》、《書》不諱,臨文不諱,郊廟中不諱。」又曰:「君前臣名,父前子名。」謂大夫名卿,弟名兄也,明不諱於尊者之前也。太古之世所不諱者何?尚質也。故臣子不言其君父之名。故《禮記》曰:朝日上質,不諱,正天名也。

    人十月而生生而泣之義

    人所以十月而生者何?人,天子之也。 中國孔子以前皆主一天,皆稱天子,與泰西天主教無異。例如季氏舞八佾,三家以雍徹,當時僉以爲常,不以爲僭。自孔子作上下尊卑制度,始有父子、母子之稱。 任天地之數五, 凡物皆成於五,例如五種、五方、五常、五聲、五運、五色、五臟、五味之類。 故十月而備,乃成人也。 《繁露·陽尊陰卑篇》云:「天之大數,畢於十旬。」 人生所以泣何?本一幹,而分得氣異息, 初離母腹,獨立呼吸。 故泣,重離母之義。《尚書》曰「啟呱呱而泣」也。

    拜則稱名

    人拜所以自名何?所以立號自紀。禮拜自後不自名何?備陰陽也。人所以相拜者何?所以表情見意,屈節卑體,尊事人者也。拜之言服也,所以必再拜何?法陰陽也。《尚書》曰「再拜稽首」也。必稽首何?敬之至也。頭至地何以言首?謂頭也。《禮》曰:「首有瘍則沐」。所以先拜手,後稽首何?名順其文質也。《尚書》曰:「周公拜手稽首。」

    敬名稱字五十稱伯仲

    人所以有字何?所以冠德明功,敬成人也。故《禮·士冠》經曰:「賓北面,字之曰伯某甫。」又曰:「冠而字之,敬其名也。」所以五十乃稱伯仲者,五十知天命,思慮定也。能順四時長幼之序,故以伯仲號之。《禮·檀弓》曰:「幼名,冠字,五十乃稱伯仲。」《論語》曰:「五十而知天命。」

    稱號有四

    稱號所以有四何?法四時,用事先後長幼兄弟之象也。故以時長幼,號曰伯、仲、叔、季也。伯者,長也。伯者子最長,迫近父也。仲者中也,叔者少也,季者幼也。適長稱伯,伯禽是也。庶長稱孟,魯大夫孟氏是也。男女異長,各自有伯仲,法陰陽各自有終始也。《春秋傳》曰「伯姬」者何?内女稱也。婦人十五稱伯仲何?婦人質少變,陰道促蚤成。 女子十四精通,故陰促也。 十五通乎織紝紡績之事,思慮定,故許嫁,笄而字。故《禮經》曰:「女子十五許嫁,笄,禮之稱字。」

    婦人有字

    婦人姓以配字何?明不娶同姓也。故《春秋》「伯姬歸於宋」,姬者姓也。 《公羊》:「仲子者何?桓之母也。」蓋仲字子姓,婦人以姓配字,不忘其本,因示不娶同姓。

    質家積於仲

    質家所以積於仲何?質者親親,故積於仲;文家尊尊,故積於叔,即如是。《論語》曰:「周有八士:伯達、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騧。」 此指四岳八伯,爲伯仲叔季字例。 文王十子。 二伯統八伯,合爲十人。 《詩傳》曰:「伯邑考、武王發、周公旦、管叔鮮、蔡叔度、曹叔振鐸、郕叔武 注 、霍叔處 注 、康叔封、聃叔季載 注 。」所以或上其叔、季何也?管、蔡、曹、霍、成、康、南皆采也,故置叔、季上。伯邑考何以獨無乎?蓋以爲大夫者,不是采地也。

    注  一:原無。案,《群經大義》實分三節,爲方便起見,今加序號以爲區别。後同。又:「群經大義」篇題下有「洪陳光編」四字。蓋此書由洪陳光承廖平之意而編。

    注  叔孫:原作「叔」,據前後文補。

    注  郕叔武:原作「成叔處」,據《詩·大雅·思齊》正義、《史記·管蔡列傳》改。

    注  霍叔處:原作「霍叔武」,據前引改。

    注  聃叔季載:原作「南季載」,據前引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