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论惋惜

斯宾诺莎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简论上帝、人及其心灵健康最新章节!

    §1 惋惜是我们在有关各种感情的讨论中要谈到的最后一个,谈完这个感情我们就结束这一部分讨论。惋惜因此是一种悲戚,产生于我们想到一个已经失去并且没有希望恢复的利益。惋惜之为不完善,对我们是这样清楚,以致只要我们一预见它,就会说它是坏的。因为,前面我们已经说明,喜好并和这样一些东西结合为一是坏的,这些东西很容易不为我们所有,或到某一时刻就会不为我们所有,并且我们不能愿意具有它们就能够具有它们;而既然惋惜是一种悲戚,前面讨论悲戚时已经指出,我们必须避免这种感情。

    §2 这样,我相信我已经充分说明并证明只有正确的信仰,或者说理性,才能使我们得到对善、恶的认识。因此,当我们在下面证明一切感情的第一个、首要的原因是认识时,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如果我们能善于运用我们的悟性和我们的理性,我们就永不会陷入任何应该鄙弃的感情。我之所以说“我们的悟性”,是因为我认为单靠理性并不能使我们免除一切感情,这一点我们在下面谈到这个问题时将予以说明。

    §3 但是,此外关于感情还有一点很可喜的情形值得我们注意,这就是我们看到一切好的感情都具有这样一种特性,即:我们不能没有它而存在和持续存在,因此,它们是本质地为我们所固有的,如爱恋、欲望以及一切与爱恋有关的感情。

    反之,一切坏的、应予鄙弃的感情则完全不同,因为不但我们没有它们能够存在得很好,并且只有解除了它们,我们才能是我们本来应该是的那样。

    §4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我们还再指出一点,就是一切善、恶的基础都是我们对某一个东西的爱恋;因为如果我们不是去爱恋这样一个上面说过唯一值得我们爱恋的东西,也就是说上帝,而是去爱恋那些由于它们的特性或者说由于它们的性质就是会消亡的东西,那末(那东西既然处于这么多的偶然影响之下,甚至可能消亡),如果那被爱恋的对象一旦发生变化,必然就要产生憎恨、悲戚等等。憎恨,就发生于一个人抢夺了另一个人之所爱的时候;悲戚,就发生在他失落了这个东西;荣耀,如果一个人以个人主义为生活的基础;好感、感激就发生在一个人爱他的邻人并非出于对上帝的爱恋时。反之,如果人能够知道爱恋上帝,而上帝是、并且永远是不变的,那么他就不可能坠入这种感情的泥坑。正因为这样,我们提出下述观念作为一条不易的、不可动摇的规律:上帝是我们一切福祉的第一个、唯一的原因,并且是拯救我们于一切罪恶的救星。

    §5 最后需要指出,只有爱恋等等才是不受限制的,也就是说,它愈增长也就愈优越,因为它的对象是这样一个对象,这个对象是无限的,正因为如此,所以它能够永远不断地增长;而这除了在这样一个东西里以外,在其他任何东西里都是不可能的。而且我们也许正是以此为基础,得出心灵不朽的证明,同时说明这不朽是怎样以及什么性质的不朽。

    以上既已讲完了真实信仰的第三个效果所告诫我们的一切,现在我们将继续讨论并谈到前面(第四章)不曾提到的它的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