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佚名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薄伽梵歌最新章节!

    阿周那说

    有些人无视经典规定,

    满怀信仰举行祭祀,

    黑天啊,他们依据什么?

    属于善性、忧性或暗性?(1)

    吉祥薄伽梵说

    人的信仰分为三种:

    善性、忧性和暗性,

    产生于自己的本性,

    请听我告诉你这些。(2)

    所有一切人的信仰,

    都符合各自的本性;

    每个人由信仰造成,

    信仰什么,他是什么。(3)

    善性之人祭祀众天神,

    忧性之人祭祀药叉和罗刹,

    而那些暗性之人,祭祀

    各种各样的亡灵和鬼怪。(4)

    有些人无视经典规定,

    修炼严酷可怕的苦行,

    他们虚伪和妄自尊大,

    充满欲望、激情和暴力。(5)

    要知道,他们丧失理智,

    折磨身体的各种元素,

    甚至也折磨身体中的我,

    他们下定了魔的决心。(6)

    注:“我”指黑天。

    一切人喜爱的食物,

    以及祭祀、苦行和布施,

    全都可以分为三种,

    请听我讲述这种区分。(7)

    味美、滋润、结实和可口,

    增强生命、精气和力量,

    促进健康、幸福和快乐,

    善性之人喜爱的食物。(8)

    苦、酸、咸、烫和辣,

    还有刺嘴的和烧嘴的,

    引起痛苦、悲哀和疾病,

    忧性之人喜爱的食物。(9)

    发馊的和走味的,

    变质的和腐败的,

    残剩的和污秽的,

    暗性之人喜爱的食物。(10)

    按照规定举行祭祀,

    不期望获取功果,

    只是认为应该祭祀,

    这是善性之人的祭祀。(11)

    举行祭祀,企盼功果,

    满足虚荣,你要知道,

    婆罗多族俊杰啊!

    这是忧性之人的祭祀。(12)

    不按照规定进行祭祀,

    不供食品,不念颂诗,

    不付酬金,缺乏信仰,

    这是暗性之人的祭祀。(13)

    崇敬天神、婆罗门、

    老师和智者,纯洁,

    正直,梵行,不杀生,

    这是身体的苦行。(14)

    言语不扰乱人心,

    真实、动听而有益,

    经常吟诵研读经典,

    这是语言的苦行。(15)

    思想清净而安定,

    心地纯洁而温和,

    控制自己而沉默,

    这是思想的苦行。(16)

    怀着最高的信仰,

    修炼这三种苦行,

    不期望获取功果,

    称作善性的苦行。(17)

    企盼礼遇、荣耀和崇敬,

    怀着虚荣,修炼苦行,

    这称作忧性的苦行,

    动摇不定,难以持久。(18)

    愚昧固执修炼苦行,

    采取自我折磨手段,

    或者为了毁灭他人,

    这称作暗性的苦行。(19)

    在合适的地点时间,

    布施值得布施的人,

    不求回报,只为布施,

    这称作善性的布施。(20)

    一心期望回报,

    或者企盼功果,

    勉强地进行布施,

    这是忧性的布施。(21)

    在不合适的地点时间,

    布施不合适的人,

    不按礼节,态度轻慢,

    这是暗性的布施。(22)

    “唵!那个,真实。”

    相传是梵的三种标记,

    婆罗门、吠陀和祭祀,

    在古时候由此形成。(23)

    注:“唵”(Om)、“那个”(tat)和“真实”(sat)这三个词在奥义书中经常用以指称梵。关于“唵”(Om),如《伽陀奥义书》(1.2.15)中说道:

    这个音节是梵,这个音节是至高者,

    知道这个音节,他便得以心遂所愿。

    关于“那个”(tat),如在《歌者奥义书》(6.8——16)中说道:“这个微妙者(‘梵’)构成所有一切的自我。它(tat)是真实,它是自我,它是你。”关于“真实”(sat),如《歌者奥义书》(6.1——2)中,将梵说成是最初的、独一无二的“存在”(sat,也可译为“有”或“实在”),也就是“真实”。

    因此,那些知梵的人,

    总是要先念诵“唵”,

    按照经典规定,从事

    祭祀、布施和苦行。(24)

    渴望解脱,从事

    祭祀、苦行和布施,

    不企求获取功果,

    只是想着“那个”。(25)

    注:“想着‘那个’”也就是渴望解脱,追求与梵同一。

    “真实”这个词,

    用在真性和善性上,

    阿周那啊!也用在

    值得称赞的行动上。(26)

    坚信祭祀、苦行和布施,

    这些被称作“真实”,

    为此采取的任何行动,

    同样也被称作“真实”。(27)

    从事祭祀、布施和苦行,

    而无信仰,这是“不真实”,

    无论是在现世或死后,

    阿周那啊,都没有价值。(28)

    注:本章章名为《三种信仰区别瑜伽》(?raddhātrayavibhāgayoga)。黑天依据善性、忧性和暗性将人的信仰分为三类,也据此将食物、祭祀、布施和苦行分为三类,勉励阿周那怀抱信仰,从事行动,而不执著行动成果。

    以上是吉祥的《摩诃婆罗多》中

    《毗湿摩篇》第三十九章(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