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八

乾隆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御选唐宋诗醇最新章节!

    卷三十八

    眉山苏轼诗七

    泗州南山监仓萧渊东轩二首

    其一

    偶随樵父采都梁。竹屋松扉试乞浆。但见东轩堪隐几。不知公子是监仓。

    谿中乱石墙垣古。山下寒蔬匕箸香。我是江南旧游客。挂冠知有老萧郎。

    其二

    北望飞尘苦画霾。洗心聊复寄东斋。珍禽声好犹思越。野橘香清未过淮。

    有信微泉来远岭。无心明月转空阶。一官仓庾真堪老。坐看松根络断崖。

    原选者评。有幽邃之趣。萧条高寄。尽得风流。前者结句用。老萧郎。亦本香山。能文好饮老萧郎。之句。容斋。引老元为例。而不引此疏矣。

    。容斋。三笔曰。东坡赋诗。用人姓名。多以老字足成句。萧渊。东轩。云。挂冠知有老萧郎。寿州龙潭。云。观鱼并记老庄周。病不起赴会。云。空对亲春老孟光。看潮。云。犹似浮江老阿童。赠黄山人。云。说禅长笑老浮屠。元长老衲裙。云。乞与佯狂老万回。

    。侍立迩英。云。定是香山老居士。赠李道士。云。知是香山老居士。蒜山亭。云。奇逸多闻老敬通。汶公东堂。云。一帖空存老遂良。次韵韶守。云。华发萧萧老遂良。游罗浮。

    云。还须略报老同叔。赠辩才。云。中有老法师。寄子由。云。青山老从事。赠眼医。

    云。忘言老尊宿。谢惠酒。云。青州老从事。谢饷鱼。云。谁似老方朔。赠吴子野扇。

    云。得之老月师。次韵李端叔。云。此是老牛戬。是皆以为助语。非真谓其老也。大抵七言则于第五字用之。五言则于第三字用之。若其他错出如。再说走老瞒。故人余老庞。老氵鼻宫妆传父祖。便腹从人笑老韶。老可能为竹写真。不知老奘几时归。之类。皆随语势而

    然。白乐天云。每被老元偷格律。盖亦有自来矣。

    寄蕲簟与蒲传正

    兰谿美箭不成笛。离离玉箸排霜脊。千沟万缕自生风。入手未开先惨慄。

    公家列屋闲蛾眉。珠帘不动花阴移。雾帐银床初破睡。牙签玉局坐弹棋。东坡病叟长羁旅。冻卧饥吟似饥鼠。倚赖春风洗破衾。一夜雪寒披故絮。

    火冷灯青谁复知。孤舟儿女自嚘咿。皇天何时反炎燠。愧此八尺黄琉璃。

    愿君静扫清香阁。卧听风漪声满榻。习习还从两腋生。请公乘此朝阊阖。

    原选者评。蒲性奢靡。故因寄箪而特作饥寒之语。以讽之。古人之谊也。昔郑群当暑湿之时。赠箪于昌黎。而韩诗有。倒身甘寝百疾愈。却愿天日恒炎曦。之句。妙想独造。此则当春寒之候。寄箪与传正。乃云。皇天何时反炎燠。愧此八尺黄琉璃。命笔略同。然一则美其适用。

    一则愧其无用。虽脱胎仍是翻案也。

    施元之曰。蒲传正名宗孟。尝以书寄东坡云。晚年学道有所得。坡答之曰。闻所得甚

    高。然有二事特劝。一曰慈。二日俭。此诗云。雾帐银床。牙签玉局。亦可见其奉养矣。

    赠眼医王生彦若

    针头如麦芒。气出如车轴。间关脉络中。性命寄毛粟。而况清净眼。内景含天烛。

    琉璃贮沆瀣。轻脆不任触。而子于其间。来往施锋镞。笑谈纷自若。观者颈为缩。

    运针如运斤。去翳如拆屋。常疑子善幻。他技杂符祝。子言吾有道。此理君未瞩。

    形骸一尘垢。贵贱两草木。世人方重外。妄见瓦与玉。而我初不知。刺眼如刺肉。

    君看目与翳。是翳要非目。目翳苟二物。易分如麦菽。宁闻老农夫。去草更伤穀。

    鼻端有余地。肝胆分楚蜀。吾于五轮间。荡荡见空曲。如行九轨道。并驱无击毂。

    空花谁开落。明月自朏朒。请问乐全堂。忘言老尊宿。

    原选者评。一意翻腾。发难送解。险语奇词。络绎奔会。令人可怖。可喜。忘其为有韵之文。

    李之仪所谓。极天地之变化者。此种是也。

    观杭州钤辖欧育刀剑战袍

    青绫衲衫暖衬甲。红线勒帛光绕胁。秃襟小袖雕鹘盘。大刀长剑龙蛇柙。

    两军鼓噪屋瓦坠。红尘白羽纷相杂。将军思重此身轻。笑履锋铓如一插。

    书生只肯坐帷幄。谈笑毫端弄生杀。叫呼击鼓催上竿。猛士应怜小儿黠。

    试问黄河夜偷渡。掠面惊沙寒霎霎。何如大舰日高眠。一枕清风过苕霅。

    原选者评。将军轻履锋铓。而书生帷幄谈笑。似为文史牵掣。深其扼腕者。黄河惊沙掠面。

    不如苕雨言 一枕清风。岂诚闲寂为高。乃其叹息痛恨之至也。笔力山酋山卒。殆如刃发于硎。

    王伯敭所藏赵昌花四首

    梅花

    南行渡关山。沙水清练练。行人已愁绝。日暮集微霰。殷勤小梅花。髣

    弗 吴姬面。

    暗香随我去。回首惊千片。至今开画图。老眼凄欲泫。幽怀不可写。归梦君家倩。

    黄葵

    弱质困夏永。奇姿苏晓凉。低昂黄金杯。照耀初日光。檀心自成晕。翠叶森有芒。

    古来写生人。妙绝谁似昌。晨妆与午醉。真态含阴阳。君看此花枝。中有风露香。

    芙蓉

    清飚已拂林。积水渐收潦。谿边野芙蓉。花水相媚好。坐看池莲尽。独伴霜菊槁。

    幽姿强一笑。暮景迫摧倒。凄凉似贫女。嫁晚惊衰早。谁写少年容。樵人剑南老。

    原选者评。於衰落处写其丰韵。贫女之喻。凄然感怀。

    山茶

    萧萧南山松。黄叶陨劲风。谁怜儿女花。散火冰雪中。能传岁寒姿。古来惟丘翁。

    赵叟得其妙。一洗胶粉空。掌中调丹砂。染此鹤顶红。何须夸落墨。独赏江南工。

    书林逋诗后

    吴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绿。不论世外隐君子。佣奴贩妇皆冰玉。

    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了然光可烛。

    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西台差少肉。

    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

    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

    原选者评。将以称美林逋。乃至谓。吴侬之佣贩。皆如冰玉。深一层说入。而林之神清骨冷。其为高节难继处。不待罗缕矣。轼论文章。尝有。郊寒岛瘦。之目。其读孟郊诗有云。何苦将两耳。听此寒虫号。又尝论西台御史李建中之书。以为。虽可爱。终可鄙。虽可鄙。终不可弃。若此篇所言。则谓其诗如东野。而不能至于寒。书似西台。而又不嫌于肉。是兼有孟。李之所长。尽去孟。李之所短也。后人多于。西台句。误会其意。此未深考耳。

    。归田录。曰。处士林逋居於杭州西湖之孤山。逋工书画。善为诗。如。草泥行郭索。云木叫钩车舟。颇为士大夫所称。又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音浮动月黄昏。评诗者谓前世咏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又其临终为句云。茂陵他日求遗草。犹喜初无封禅书。尤为人称诵。自逋之后。湖山寂寞。未有继者。香祖笔记。曰。郎瑛。七修类篡。举东坡跋林和靖诗。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西台差少肉。以西台为南唐李建中。谬甚。南唐太弟太傅李建勋。非建中也。建中宋初人。为西京御史。

    故称。西台。其书与杨风子先后齐名。苏黄常称之。郎未知也。

    溪阴堂

    白水满时双鹭下。绿槐高处一蝉吟。酒醒门外三竿日。卧看溪南十亩阴。

    原选者评。高斋诗话曰。子美。杜甫。诗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东坡题真州范氏奚谷堂诗。盖用老杜诗意也。

    送穆越州

    江海相忘十五年。羡公松柏蔚苍颜。四朝耆旧冰霜后。两郡风流水石间。

    旧政犹传蜀父老。先声已振越谿山。樽前俱是蓬莱守。莫放高楼雪月闲。

    原选者评。赵次公曰。蓬莱守盖穆。既守越。而先生将守登。越谓之蓬莱者。元微之守越。

    以州宅夸白乐天诗云。我是玉皇香案吏。谪居犹得在蓬莱。今越州有蓬莱阁。及以酒名也。

    登州有莱山依郭。乃蓬莱县。故越。登皆可称蓬莱守。

    金山妙高台

    我欲乘飞车。东访赤松子。蓬莱不可到。弱水三万里。不如金山去。清风半帆耳。

    中有妙高台。云峰自孤起。仰观初无路。谁信平如砥。台中老比丘。碧眼照窗几。

    巉巉玉为骨。凛凛霜入齿。机锋不可触。千偈如翻水。何须寻德云。即此比丘是。

    长生未暇学。请学长不死。

    原选者评。若先谈妙高之胜。而别称赤松。蓬莱。以作波澜。便是人人意中所有。妙在於未入题之前。作破空而来之势。远望山参。若攒图之托霄上。

    赠杜介并引

    元丰八年七月二十五日。杜几先自浙东还。与余相遇於金山。话天台之异。以诗赠之。

    我梦游天台。横空石桥小。秋风吹露。翠显香袅袅。应真飞锡过。绝涧度云鸟。

    举意欲从之。翛然已松杪。微言粲珠玉。未说意先了。觉来如堕空。耿耿窗户晓。

    群生陷迷网。独达从古少。杜叟子何人。长啸万物表。妻拏空四壁。振策念轻矫。

    遂为赤城游。飞步凌缥缈。问禅不归舍。屡为瓠壶绕。何人识此志。佛眼自照了。我梦君见之。卓尔非魔娆。仙葩发茗碗。剪刻分葵蓼。从今更不出。闭户闲马要。

    时从佛顶岩。驰下变莲沼。

    原选者评。不述杜介之话。而自述梦游。使实境从空中出。笔端玲珑缥缈。不落尘凡。

    赵次公曰。仙葩发茗碗。翦刻分葵蓼。此言其所点茶之详也。先生。十八罗汉颂后跋。

    后。轼家藏十六罗汉像。每设茶供。则化为白乳。或凝为花木桃李芍药。仅可指名。

    送杨杰并引

    无为子尝奉使登泰山绝顶。鸡一鸣见日出。又尝以事过华山。重九日饮酒莲花峰上。

    今乃奉诏与高丽僧统游钱塘。皆以王事。而从方外之乐。善哉未曾有也。作是诗以送之。

    天门夜上宾出日。万里红波半天赤。归来平地看跳丸。一点黄金铸秋橘。

    太华峰头作重九。天风吹滟黄花酒。浩歌驰下腰带革呈。醉舞崩崖一挥手。

    神游八极万缘虚。下视蚊雷隐污渠。大千一息八十返。笑厉东海骑鲸鱼。

    三韩王子西求法。凿齿弥天两勍敌。过江风急浪如山。寄语舟人好看客。

    原选者评。直叙三事。奔荡之音。欝为壮伟。昔李白登华山落雁峰曰。恨不携谢眺惊人诗来。搔首问青天。此诗奇胜。亦足与泰华争巍峨矣。

    赵夔曰。元祐二年。高丽僧义天。航海问道至明州。传云。义天弃王位出家。上疏乞遍历丛林。问法受道。有诏朝奉郎杨杰次公馆伴。所至吴中。诸刹皆迎饯如王臣礼。

    次韵送徐大正并序

    公自注。尝与余约。卜邻於江淮间。将赴登州。同舟至山阳。以诗见送。留别。

    别时酒酉戋照灯花。知我归期渐有涯。去岁渡江萍似斗。今年并海枣如瓜。

    多情明月邀君共。无价青山为我赊。千首新诗一竿竹。不应空钓汉江槎。

    原选者评。因有卜邻之约。故曰。无价青山为我赊。因与同舟。故曰。多情明月邀君

    共。运实於虚。钩绵秀绝。

    杨康功有石状如醉道士为赋此诗

    楚山固多猿。青者黠而寿。化为狂道士。山谷恣腾蹂。误入华阳洞。窃饮茅君酒。

    君命囚岩间。岩石为械杻。松根络其足。藤蔓缚其肘。苍苔眯其目。丛棘哽其口。

    三年化为石。坚瘦敌琼玖。无复号云声。空余舞杯手。樵夫见之笑。抱卖易升斗。

    杨公海中仙。世俗那得友。海边逢姑射。一笑微俯首。胡不载之归。用此顽且丑。

    求诗纪其异。本末得细剖。吾言岂妄云。得之亡是叟。原选者评。猿化石。石化道士。都是课虚责有。此特偶尔以文为戏。非。武昌铜剑歌。等可比也。故结出。吾言其妄云。得之亡是叟。见所谓妄者。乃不妄。不妄者。乃妄耳。

    吕氏。童蒙训。曰。此诗穷极。思致出新意于法表。前贤所未到。然学者专力于此。则亦失古人作诗之意。

    韩驹曰。东坡作文。如天花变现。初无根叶。不可揣测。如作。醉石道士。诗。共二十八句。

    却二十六句作假说。惟用两句收拾。及作鹤叹。则又替鹤分明。

    海市并引

    予闻登州海市旧矣。父老云。常出於春夏。今岁晚不复见矣。予到官五日而去。以不见为恨。祷於海神广德王之庙。明日见焉。乃作此诗。

    东方云海空复空。群山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

    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工。岁寒水冷天地闭。为我起蛰鞭鱼龙。

    重楼翠阜出霜晓。异事惊倒百岁翁。人间所得容力取。世外无物谁为雄。

    率然有请不我拒。信我人厄非天穷。潮阳太守南迁归。喜见石廩堆祝融。

    自言正直动山鬼。岂知造物哀龙钟。信眉一笑岂易得。神之报汝亦已丰。

    斜阳万里孤鸟没。但见碧海磨青铜。新诗绮语亦安用。相与变灭随东风。

    原选者评。海市只是重楼翠阜。此固不尽形容。亦正不能形容也。从未见之前。既见之后。

    与岁晚得见之异。结撰至思。炜炜精光。欲夺人目。

    。文昌杂录。曰。余见光禄卿解宾王说登州。每晴霁烟雾中有城阙楼阁。人物车马。鸡犬往来之状。彼人谓之。海市。

    过莱州雪后望三山

    东海如碧环。西北卷登莱。云光与天色。直到三山回。我行适冬仲。薄雪收浮埃。

    黄昏风絮定。半夜扶桑开。参差太华顶。出没云涛堆。安期与羡门。乘龙安在哉。

    茂陵秋风客。劝尔麾一杯。帝乡不可期。楚些招归来。

    次韵胡完夫

    青衫别泪尚斓斑。十载江湖困抱关。老去上书还北阙。朝来挂笏看西山。

    相从杯酒形骸外。笑说平生醉梦间。万事会须咨伯始。白头容我占清闲。

    送范纯粹守庆州

    才大古难用。论高常近迂。君看赵魏老。乃为滕大夫。浮云无根蒂。黄潦能须臾。

    知经几成败。得见真贤愚。羽旄照城阙。谈笑安隔隅。当年老使君。赤手降於菟。诸郎更何事。折箠鞭其雏。吾知邓平叔。不斗月支胡。

    原选者评。旧德之思。良友之谊。勤勤恳恳。意余其词。

    施元之曰。范纯粹字德孺。文正公之季子。哲宗即位。以直龙图阁京东转运副使。代其兄忠宣公守庆。请弃所侵西夏地曰。争地未弃。则边隙无时可除。于是还四砦。而夏人服此。诗言文正公在仁宗时。李元昊叛命。讫以计降之。德孺守庆州。竟如先生所期云。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录一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原选者评。苕奚谷渔隐丛话。曰。东坡破题。惠崇画诗。此正是二月景致。是时河豚已盛

    矣。欲上之语。似乎未稳。

    。图画见闻志。曰。建阳僧惠崇。尤工小景。为寒汀远渚。萧洒虚旷之象。人所难到。

    。清波杂志。曰。崇非但能诗画。亦有名世。谓惠崇小景者是也。

    次韵完夫再赠之什。某已卜居毗陵。

    与完夫有庐里之约云

    柳絮飞时笋箨斑。风流二老对开关。雪芽为我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山。

    竹簟水风眠书永。玉堂制草落人间。应容缓急烦闾里。桑柘聊同十亩闲。

    原选者评。轼始因免汝州居住。而居宜兴。其后海外北还。无以为归。复暂至常州。才两月而已。是诗应作於元丰乙丑春。放归阳羡之时。故以柳絮飞时发兴。其住常州。亦止两月余。

    闾里之约。盖终不遂其乐也。

    次韵朱光庭初夏

    朝罢人人识郑崇。直声如在履声中。卧闻疏响梧桐雨。独咏微凉殿阁风。

    谏苑君方续承业。醉乡我欲访无功。陶然一枕谁呼觉。牛蚁初除病后聪。

    原选者评。唐人传诵之语。一经裁剪对仗。辄觉别调氛氲。

    。艺苑雌黄。曰。陈辅之以。新唐书。改柳公权。殿阁生微凉。为。殿桷生余凉。此两字有功於修词。予谓辅之此语无甚意义。今世所传多只用公权旧语。故东坡诗云。独咏微凉殿阁风。不闻有殿桷余凉。之说。

    。困学纪闻。曰。谏苑君方续承业。隋乐运字承业。录夏殷以来谏争事。名谏苑。文帝览而嘉焉。注谓。南史。李承业作谏苑。误矣。送贾讷倅眉二首录一首

    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父老得书知我在。蓬蒿亲手为君开。

    试看一一龙蛇舞。更听萧萧风雨哀。便与甘棠同不翦。苍髯白甲待归来。

    原选者评。为情造文。通篇独就。青松回环。往复。语浅而思深。

    题文与可墨竹并引

    故人文与可为道师王执中作墨竹。且谓执中勿使他人书字。待苏子瞻来。令作诗其

    侧。与可既没八年。而轼始还朝见之。乃赋一诗。

    斯人定何人。游戏得自在。诗鸣草圣余。兼入竹三昧。时时出木石。荒怪轶象外。

    举世知珍之。赏会独余最。知音古难合。奄忽不少待。谁云生死隔。相见如龚隗。

    原选者评。集中有。书文与可墨竹绝句序。曰。与可有四绝。诗一。楚辞二。草书三。画四。

    与可尝云。世无知我者。惟子瞻一见。识吾妙处。而诗有。空遗运斤质。却吊断弦人。之句。盖作于为王执中题画之前一年。其作。墨君堂记。谓与可能墨象君之形容。作堂以居君。

    而属余为文以颂君德。又称其画竹之工。以为与可独能得君之深。而知君之所以贤。雍容谈笑。挥洒奋迅。而尽君之德。稚壮枯老之容。披折偃仰之势。风雪凌厉。以观其操崖石。荦确。

    以致其节。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而不辱。群居不倚。独立不惧。与可之於君。可谓得其情。而尽其性矣。由此文观之。轼自谓。赏会独余最者。良非虚语。而文同必待轼来。令作诗其侧。亦见知己。惟此一人。岂特笔墨相推重已哉。

    武昌西山并引

    嘉祐中翰林学士承旨邓公圣求为武昌令。常游寒谿西山。山中人至今能言之。轼谪居黄冈。与武昌相望。亦常往来谿山间。元祐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考试馆职。与圣求会宿玉堂。偶语旧事。圣求尝作。元次山洼樽铭。刻之岩石。因为此诗。请圣求同赋。当以遗邑人。使刻之铭侧。

    春江渌涨蒲萄醅。武昌官柳知谁栽。忆从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梅。

    西山一上十五里。风驾两腋飞崔嵬。同游困卧九曲岭。褰衣独到吴王台。

    中原北望在何许。但见落日低黄埃。归来解剑亭前路。苍崖半入云涛堆。

    浪翁醉处今尚在。石臼杯饮无樽罍。尔来古意谁复嗣。公有妙语留山隈。

    至今好事除草棘。常恐野火烧苍苔。当时相望不可见。玉堂正对金銮开。

    岂知白首同夜直。卧看椽烛高花摧。江边晓梦忽惊断。铜环玉锁鸣春雷。

    山人怅空猿鹤怨。江湖水生鸿雁来。请公作诗遗父老。往和万壑松风哀。原选者评。述旧游。则中原迷於落日。叙会宿。则晓梦惊於江边。连互钩贯。情文相生。健笔圆机。开出。剑南。一派。

    赵令晏崔白大图幅径三丈

    扶桑大茧如瓮盎。天女织绡云汉上。往来不遣凤衔梭。谁能鼓臂投三丈。

    人间刀尺不敢裁。丹青付与濠梁崔。风蒲半折寒雁起。竹间的白乐横江梅。

    画堂粉壁翻云幕。十里江天无处著。好卧元龙百尺楼。笑看江水拍天流。

    原选者评。有蔚然之光。有苍然之色。有铿然之韵。不徒为是。大言炎炎。

    。艺苑雌黄。曰。吟诗喜作豪句。须不畔於理方善。如东坡。观崔白骤雨图。扶桑大茧如

    瓮盎。四句。此语豪而甚工。石敏若。咏雪诗。有。燕南雪花大于掌。冰柱悬檐一千丈。之语。豪则豪矣。然安得尔高屋耶。

    。苔奚谷渔隐丛话。曰。东坡集载此诗。是题。赵令晏崔白大图幅径三丈。故云。往来不遣凤衔梭。谁能鼓臂投三丈。可谓善造语。能形容者也。画品中止有李营丘。骤雨图。从无崔白者兼。东坡此诗又云。风蒲半折寒雁起。竹间的白乐横江海。乃是崔白。冬景图。艺苑。以为。骤雨图。误矣。

    次韵刘贡父西省种竹

    要知西掖承平事。记取刘郎种竹初。旧德终呼名字外。后生谁续笑谈余。

    成阴障日行当见。取笋供庖计已疏。白首林间望天上。平安时报故人书。

    轼以去岁春夏。侍立迩英。而秋冬之交。

    子由相继入侍。次韵绝句四首。各述所怀录二首

    曈曈日脚晓犹清。细细槐花暖自零。坐阅诸公半廊庙。时看黄色起天庭。

    微生偶脱风波地。晚岁犹存铁石心。定是香山老居士。世缘终浅道根深。

    原选者评。俯仰今昔。有激昂颓波之情。

    郭熙画秋山平远图

    玉堂画掩春日闲。中有郭熙画春山。鸣鸠乳燕初睡起。白波青嶂非人间。

    离离短幅开平远。漠漠疏林寄秋晚。恰似江南送客时。中流回头望云山献。

    伊川佚老鬓如霜。卧看秋山思洛阳。为君纸尾作行草。炯如嵩洛浮秋光。

    我从公游如一日。不觉青山日英黄发。为画龙门八节滩。待向伊川买泉石。原选者评。秋山平远。只是。离离短幅。四句。却先以玉堂之。春江晓景。为秋山先导。复因文彦博跋尾。致其缠绵郑重之情。而熙画之入妙。已不待更加赞叹矣。

    蔡居厚诗话曰。学士院旧与宣徽院相邻。今门下后省。乃其故地。玉堂两壁有巨然画山。

    董羽。画。水。宋宣献公为学士。时燕穆之复为六幅山水屏寄之。遂置於中间。元丰末既修两后省。遂移院于今枢密院之后。今玉堂中屏。乃待诏郭熙所作。春江晓景。禁中官局多熙笔迹。

    而此屏独深妙意。若欲追配前人者。苏儋州尝赋诗云。玉堂画掩春日闲。中有郭熙画春山。

    今遂为玉堂一佳物也。

    次韵张昌言喜雨

    千里黄流失故居。年来赤地到青徐。遥闻争诵十行诏。无异亲巡六尺舆。

    精贯天人一言足。云兴岳渎万灵趋。爱君谁似元和老。贺雨诗成即谏书。

    原选者评。寓讽於颂。又援古为说。真能以三百篇谏者。

    白居易元和三年。贺雨。诗曰。君以明为圣。臣以直为忠。敢贺有其始。亦愿有其终。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录二首

    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

    若人今已无。此竹宁复有。那将春蚓笔。画作风中柳。君看断崖上。瘦节蛟蛇走。

    何时此霜竿。复入江湖手。

    原选者评。读其。身与竹化。一语。觉。墨君堂记。为繁。次作见画而思其人。却因人亡而叹其画。不复得珍惜之至。

    李衍画。竹谱。曰。文湖州教东坡诀云。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跗。至於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竹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坡云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夫既心识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且坡公尚以为不能然者。不学之过。况后之人乎。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录一首

    野竹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

    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如何此两幅。疏淡含精匀。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

    瘦竹如幽人。幽花如处女。低昂枝上雀。摇荡花间雨。双翎决将起。众叶纷自举。

    可怜采花蜂。清蜜寄两股。若人富天巧。春色入毫楮。悬知君能诗。寄声求妙语。

    原选者评。轼尝言。善画者。画意不画形。善诗者道意不道名。语本欧阳。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咏情之句。若此诗言。诗画一律。又与轼他诗所云。韩生画马真是马。苏子作诗如见画。以及。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等句。互相印可。然彼犹曰。此诗此画谁当看。又曰。此画此诗今已矣。叹索解人不得也。岂若此诗直以诗画三昧举示来哲乎。次首言竹言花。言雀言蜂。又言花之枝。花之叶。花间之雨。雀之翎。蜂之蜜。浓淡浅深。得意兼能得格。

    。王直方诗话。曰。论画以形似。六句。若论诗画于此尽矣。每诵数过。遍。殆欲常以为法也。

    。漫叟诗话。曰。世有。青衿集。一编。以授学徒。可以谕蒙。若天诗云。戴盆徒仰上。测管讵知之。席诗云。孔堂曾子避。汉殿戴冯重。可谓著题。乃东坡所谓。赋诗必此诗。也。

    。吕氏蒙童训。曰。东坡诗云。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此或一道也。鲁直作咏物诗。

    曲当其理。如。猩猩笔。诗。平生几两屐。身后五车书。其必此诗哉。

    故李诚之待制六丈挽词

    青青一寸松。中有梁栋姿。天骥堕地走。万里端可期。世无阿房宫。下建五丈旗。

    又无穆天子。西征燕瑶池。才大古难用。老死亦其宜。丈夫恐不免。岂患莫己知。

    公如松与骥。少小称伟奇。俯仰自廊庙。笑谈无羌夷。清朝竟不用。白首仍忧时。

    愿斩横行将。请烹乾没儿。言虽不见省。坐折奸雄窥。嗟我去公久。江湖生白髭。

    归来耆旧尽。零落存者谁。比公嵇中散。龙性不可羁。疑公李北海。慷慨多雄词。

    凄凉五君咏。沉痛八哀诗。邪正久乃明。人今属公思。九原不可作。千古有余悲。

    原选者评。比之於物。则松也。骥也。拟之於人。则嵇康也。李邕也。然而其身不见用。其言不见行。而死则其宜矣。明白道出。那得不千古余悲。

    九月十五日迩英讲论语。终篇。赐执政讲

    读史官燕於东宫。又遣中使就赐御书诗各一首。

    臣轼得。紫薇花绝句。其词云。丝纶阁下文书静。

    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

    翌日各以表谢。又进诗一篇。臣轼诗云

    绣裳画衮云垂地。不作成王剪桐戏。日高黄伞下西清。风动槐龙舞交翠。

    壁中蠹简今千年。漆书科斗光射天。诸儒不复忧吻燥。东宫赐酒如流泉。酒酣复拜千金赐。一纸惊鸾回凤字。苍颜白发便生光。袖有骊珠三十四。

    归来车马已喧阗。争看银钩墨色鲜。人间一日传万口。喜见云章第一篇。

    玉堂画掩文书静。铃索不摇钟漏永。莫言弄笔教行书。须信时平由主圣。

    犬羊散尽沙漠空。捷烽夜到甘泉宫。似闻指挥筑上郡。已觉谈笑无西戎。

    文思天子师文母。终闭玉关辞马武。小臣愿对紫薇花。试草尺书招赞普。

    原选者评。叙记思私。切合时事。无不庄雅有体。烂漫之才。又於此等诗。见其诚敬之学。

    。资治通鉴。曰。元祐二年秋。宴近臣於资善堂。出所书唐人诗分赐。

    邵长蘅曰。按。年谱。先生以元祐元年自中书舍人为翰林学士知制诰。二年兼侍读通典。

    唐置中书舍人六人。其内一人知制诰。天宝元年改中书为紫薇省。舍人为紫薇郎。

    获鬼章二十韵

    青唐有逋寇。白首已穷妖。窃据临洮郡。潜通讲渚桥。庙谋周召虎。边帅汉班超。

    坚垒千兵破。连航一炬烧。擒奸从窟穴。奏捷上烟霄。诡异人图像。欢娱路载谣。

    千诛非一事。伐叛自先朝。取道经陵寝。前期告庙祧。西来闻几日。面缚见今朝。

    二圣临云陛。千官溢海潮。载囚车车历辘。失主马萧条。横拜如蹲犬。胡装尚衣貂。

    理卿辞具服。译长舌初调。缓死恩殊厚。求生尾屡摇。慈仁逢太母。宽厚载唐尧。

    赤手真擒虎。和羹未赐枭。藁街虚授首。东市偶全腰。因兽何须杀。遗雏或可招。

    威声西振夏。武节北通辽。帝道有强弱。天时或长消。羌情防报复。军胜忌矜骄。

    慎重关西将。奇功勿再要。

    原选者评。鬼章之获在元祐二年。本集内奏议。有。论擒获鬼章称贺太速答刂子。又因。擒获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答刂子。又。乞诏边吏无进取及论鬼章事宜答刂子。又。乞约鬼章讨阿里骨答刂子。大旨欲使其部族与温溪心敛毡等合以讨阿里骨。而纳赵纯忠。然后许其请命自新。而深以将骄卒惰。后无以使为可。虑此诗先陈偏师。独克俘获丑虏之功。继述请命乞怜之状。终称放还不杀之德。至其归宿。乃曰。羌情防报复。则固后两答刂子意也。曰。军胜忌矜骄。则又前两答刂子意也。而又申言之。曰。慎重关西将。奇功勿再要。其所以为缉治边防。

    整肃骄慢计者。剀切周详。诚一不二如此。

    轼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答刂子。曰。夫阿里骨董毡之贼臣也。挟契丹公主以弑其君之二妻。董毡死。匿丧不发。逾年众定。乃诈称嗣子伪书鬼章温奚谷心等名。以请於朝。当时执政。若且令边臣审问鬼章等。以阿里骨当立不立。若朝廷从汝请。遂授节钺。阿里骨直汝主矣。汝能臣之如董毡乎。若此等无词。则是诸羌心服。既立之后。必能统一都部。吾又何求。

    若其不服。则衅端自彼。爵命未下。曲不在吾。彼既一国三公。则吾分其思礼。各以一近上。使额命之鬼章等。各得所欲。宜亦无患。当时执政不深虑此。专以省事为安。因其妄请。便授节钺。阿里骨自知不当立。而忧鬼章之讨也。故欲借力於西夏以自重。於是始有解仇结好之谋。

    而鬼章亦不平朝廷之以贼臣君我也。故怒而盜边。夏人知诸羌之叛也。故起而和之。此臣所谓前后致寇之由。明主不可以不知者也。

    宋史阿里骨传曰。董毡病革。召诸酋领至青唐曰。吾一子已死。唯阿里骨母尝事我。我视之如子。今将以种落付之。诸酋听命。既嗣事。遣史修贡。元祐元年封宁塞郡公。二年遂逼

    鬼章。使率众拒。洮州羌。结药密者。使所部怯陵来告。里骨执怯陵。结药密惧。携妻子南归。

    鬼章又使其子结口瓦齿足入寇。八月鬼章就擒。槛送京师。寻赦之。听招其子以自赎。元祐三年里骨奉表谢罪。诏西河无复出兵。许贡奉如故。鬼章死。诏焚付其骨。

    和王晋卿并引

    元丰二年予得罪贬黄州。而驸马都尉王铣亦坐累远谪。不相闻者七年。予既召用。

    铣亦还朝。相见殿门外。感叹之余。作诗相属。词虽不甚工。然托物悲慨。厄穷而不怨。泰

    而不骄。怜其贵公子有志如此。故和其韵。欲使铣姓名。附见予诗集中。然亦不以示铣也。

    铣字晋卿。功臣全斌之后云。

    先生饮东坡。独舞无所属。当时挹明月。对影三人足。醉眠草棘间。虫虺莫予毒。

    醒来送归雁。一寄千里目。怅然怀公子。旅食久不玉。欲书加餐字。远托西飞鹄。

    谓言相濡沫。未足救沟渎。吾生如寄耳。何者为祸福。不如两相忘。昨梦那可逐。

    上书得自便。归老湖山曲。躬耕二顷田。自种十年木。岂知垂老眼。对此金莲烛。

    公子亦生还。仍分刺史竹。贤愚有定分。尊俎守尸祝。文章何足云。执技等医卜。

    朝廷方西顾。羌卤骄未伏。遥知重阳酒。白羽落黄菊。羡君真将家。浮面气可掬。

    何当请长缨。一战河湟复。

    原选者评。似不经意而出。然句如坚城。而气极和厚。盖其老年诗境。造平淡如此。

    刘克庄。西园雅集图跋。曰。本朝戚畹。惟李端愿。王晋卿二驸马好文喜士。世传孙巨源。三通鼓。眉山公。金钗坠。之词。想见一时风流酝藉。未几。乌台鞠诗案。宾主俱谪。

    邵长蘅曰。唐书令狐为学士承旨。夜对禁中。撤金莲花炬。送还院。按先生时为学士。

    尝召对便殿。宣仁撤御前金莲烛。送归院。或自述其事欤。

    次韵刘贡父叔侄扈驾

    玉堂孤坐不胜清。长羡枚邹接长卿。只许隔墙闻置酒。时因议事得联名。

    机云似我多遗俗。广受如君不治生。共托属车尘土后。钧天一饷梦中荣。

    和子由除夜元日省宿致斋三首

    江湖流落岂关天。禁省相望亦偶然。等是新年未相见。此身应坐不归田。

    白发苍颜五十三。家人遥遣试春衫。朝回两袖天香满。头上银幡笑阿咸。

    当年踏月走东风。坐看春闱钅巢醉翁。白发门生几人在。却将新句调儿童。

    次韵黄鲁直画马试院中作

    少年鞍马勤远行。卧闻龁草风雨声。见此忽思短策横。十年髀肉磨欲透。

    那更陪君作诗瘦。不如芋魁归饭豆。门前欲嘶御史骢。诏思三日休老翁。

    羡君怀中双橘红。

    原选者评。此格乃。禁脔。所谓。促句换韵。者。唐诗惟岑参有之。后人遂以此为。岑嘉州体。要其源固出於秦碑也。是须适然得之。不由作意。令转换承接。不可增减。方称人妙。此篇次韵自然。又且奇气勃窣。实较黄庭坚原唱为更胜。

    余与李廌方叔相知久矣。领贡举事。

    而李不得第。愧甚。作诗送之

    与君相从非一日。笔势翩翩疑可识。平生谩说古战场。过眼终迷日五色。

    我惭不出君大笑。行止皆天子何责。青袍白纟宁五千人。知子无怨亦无德。

    买羊沽酒谢玉川。为我醉倒春风前。归家但草凌云赋。我相夫子非臞仙。

    原选者评。养疴漫笔之语似不足取信。观诗中。笔势翩翩疑可识。一句可证。以试正人。岂肯於糊名易书之时。暗通关节。以示恩者乎。委之於天而勉之以无怨。且期之以。夫子非月瞿仙。切磋之谊。爱恋之忱。不当如是耶。

    养疴漫笔曰。元祐中东坡知贡举。李方叔就试。将锁院。坡缄封一简。令叔党持与方叔。

    值方叔出。其仆受简。置几上。有顷章子厚二子。曰持。曰援者。来取简。窃观。乃。扬雄优於刘向论。一篇二章。惊喜携之以去。方叔归。求简不得。知为二章所窃。怅惋不敢言。已而果出此题。二章皆模仿坡作。方叔几於搁笔。及拆号。坡意魁必方叔也。乃章援。第十名文意与魁相似。乃章持。坡失色。二十名间一卷颇奇。坡谓同列。曰。此必方叔。视之乃葛敏修。而方叔竟下第。坡出院。闻其故。大叹。恨作诗送其归所。谓。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空迷日五色。者是也。

    庆源宣义王丈。以累举得官。为洪雅主簿。雅州户掾。

    遇吏民和家人。人安乐之。既谢事。居眉之青神瑞草桥。

    放怀自得。有书来求红带。既以遗之。且作诗为戏。

    请黄鲁直。秦少游各为赋一首。为老人光华

    青山半作霜叶枯。遇民如儿吏如奴。吏民莫作官长看。我是识字耕田夫。

    妻唬儿号刺史怒。时有野人来挽须。拂衣自注下下考。芋魁饭豆吾岂无。

    归来瑞草桥边路。独游还佩平生壶。慈姥岩前自唤渡。青衣江畔人争扶。

    今年蚕市数州集。中有遗民怀衤夸襦。邑中之黔相指似。白髯红带老不癯。我欲西归卜邻舍。隔墙拊掌容歌呼。不学山王乘驷马。回头空指黄公垆。

    原选者评。分明表出阳城。何易于一辈人物。非此笔力。莫能传其人。

    。王直方诗话。曰。与王庆源诗起六句山谷云。庭坚最爱此数韵。

    林子仁曰。谨按苏叔党所作王元直墓表云。初季父庆源官於雅州。以论事不合取官长怒。即谢病去。诗中云刺史怒指此。

    送钱穆父出守越州二首

    簿书常苦百忧集。樽酒今应一笑开。京兆从教思广汉。会稽聊喜得方回。

    若耶溪水云门寺。贺监荷花空自开。我恨今犹在泥滓。劝君莫棹酒船回。

    原选者评。钱勰出守越州。因坐奏狱空不实。亦由与安石辈不相能。故前作以赵广汉。郗忄音为比。次作点窜李诗语。无穷清新。

    卧病逾月。请郡不许。复直玉堂。十一月一日锁院。

    是日苦寒。诏赐官烛法酒。书呈同院

    微霰疏疏点玉堂。词头夜下揽衣忙。分光玉烛星辰烂。拜赐宫壶雨露香。

    醉眼有花书字大。老人无睡漏声长。何时却逐桑榆暖。社酒寒灯乐未央。

    原选者评。方回曰。中四句。气焰逼人。

    木山并引

    吾先君子尝蓄木山三峰。且为之记与诗。诗人梅二丈圣俞。见而赋之。今三十年矣。

    而犹子千乘。又得五峰。益奇。因次圣俞韵。使并刻之其侧。

    木生不愿回万牛。愿终天年仆沙洲。时来幸逢河伯秋。掀然见怪推不流。

    蓬婆雪岭巧雕锼。蛰虫行蚁为豪酋。阿咸大胆忽持去。河伯好事不汝尤。

    城中古沼浸坤轴。一林瘦竹吾菟裘。二顷良田不难买。三年桤木行可槱。

    会将白发对苍山献。鲁人不厌东家丘。

    原选者评。次梅诗韵。即效其体格。炯炯清立。

    。艺苑雌黄。曰。木山诗三年桤木。行可槱。桤字人少有识者。遍寻字书。亦皆无之。蜀中多此木。询之蜀人。则相传以为区宜切。按。杜陵有。觅桤木诗。云。饱闻桤木三年大。注。蜀人以桤为薪。三年可烧。又。堂成。诗云。桤林碍日吟风叶。注。桤木下材。止可充薪而已。惟蜀地最宜种。送千乘千能两侄还乡

    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譬如饮不醉。陶然有余欢。君看庞德公。白首终泥蟠。

    岂无子孙念。顾独遗以安。鹿门上冢回。床下拜龙鸾。躬耕竟不起。耆旧节独完。

    念汝少多难。冰雪落绮纨。五子如一人。奉养真色难。烹鸡独馈母。自飨苜蓿槃。

    口腹虽累人。宁我食无肝。西来四千里。敝袍不言寒。秀眉似我兄。亦复心闲宽。

    忽然舍我去。岁晚留余酸。我岂轩冕人。青云意先阑。汝归莳松菊。环以青琅玕。

    桤阴三年成。可以挂吾冠。清江入城郭。小圃生微澜。相从结茅舍。曝背谈金銮。

    原选者评。一篇大旨。起四句。道尽预想归田之乐。说到曝背谈金銮。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