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四

佚名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无错小说网 www.wucuo.org,最快更新全唐诗补编最新章节!

    全唐诗续拾卷二十四

    韦贯之

    贯之,本名纯,以字行。少举进士。贞元初,登贤良科,授校书郎,转长安县丞。永贞中,除监察御史。元和中历任秘书丞、礼部员外郎、吏部员外郎、都官郎中、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等职,九年入相,十一年罢,出为湖南观察使、河南尹。长庆元年卒,年六十二。诗一首。 【(《全唐诗》无韦贯之诗,传录《旧唐书》卷一五八本传)】

    同窦群雪中寓直 【题拟】

    耿耿风雪暮,直庐未掩扉。咏兰幽助兴,俪玉粲相辉。气劲琴韵切,夜深炉火微。虽殊江海远,即此恋彤闱。 【见《窦氏联珠集》。题下原署「吏部员外郎韦贯之」。】

    柳登

    柳登,字成伯,河东人。年六十余方从宦,累迁至膳部郎中。元和初为大理少卿,迁右庶子,授右散骑常侍致仕。长庆二年卒,年九十余。 【(《全唐诗》无柳登诗,传据《旧唐书》卷一四九本传)】

    颜鲁公挽歌词

    杀身终不恨,归丧遂如生。 【《唐语林》卷六。】

    李头陀

    李头陀,长乐人。从百丈住洪州。诗一首。 【(《全唐诗》无李头陀诗)】

    沙堤葬母

    守堤三年念生缘,种树为阴出世恩。划石寄言相瞩付,一重孙付一重孙。 【《闽诗录甲集》卷四。】

    天然

    天然,俗姓居里皆不详。少亲儒墨,与庞蕴善。后皈信佛法,师马祖、石头。初住天台华顶,元和初上龙门香山,与伏牛禅师为莫逆交。元和十五年入南阳丹霞山结庵,世称丹霞和尚。长庆中卒,年八十六。诗五首。 【(《全唐诗》无天然诗。传据《祖堂集》及《宋高僧传》卷十一。其卒年,前书谓在长庆三年,后书作四年,未详孰是)】

    孤寂吟

    时人见余守孤寂,为言一生无所益。余则闲吟孤寂章,始知光阴不虚掷。不弃光阴须努力,此言虽说人不识。识者同为一路行,岂可颠坠缘榛棘。榛棘茫茫何是边,只为终朝尽众喧。众喧不觉无涯际,哀哉真实不虚传。传之响之只不闻,犹如灯烛合盂盆。共知总有光明在,看时未免暗昏昏。昏昏不觉一生了,斯类尘沙比不少。直似潭中吞钩鱼,何异空中荡罗鸟。此患由来实是长,四维上下远茫茫。倏忽之间迷病死,尘劳难脱哭怆怆。怆怆哀怨终无益,只为将身居痛室。到此之时悔何及,云泥未可访孤寂。孤寂宇宙穷为良,长吟高卧一闲堂。不虑寒风吹落叶,岂愁霜草遍遭霜。但看松竹岁寒心,四时不变流清音。春夏暂为群木映,秋冬方见郁高林。故知世相有刚柔,何必将心清浊流。二时(上夕下鹿)糖随缘过,一身遮莫布毛裘。随风逐浪住东西,岂愁地迮与天低。 时人未解将为错,余则了然自不迷。不迷须有不迷心,看时浅浅用时深。此个真珠若采得,岂同樵夫负黄金。黄金烹练转为真 【《宗镜录》卷二十引作「新」】 ,明 【同前书作「此」】 珠含光未示人。了即毛端滴 【《宗镜录》作「吞」】 巨海,始知大地一微尘。尘滴存乎未免(旡心),莫弃这边留那边。直似长空搜鸟迹,始得玄中又更玄。举一例诸足可知,何用諵諵说引词。只见饿夫来取饱,未闻浆逐渴人死。多人说道道不行,他家未悟诈头明。三寸利刀开旷路,万株榛棘拥身生。尘滓茫茫都不知,空将辩口泻玄微。此物那堪为大用,千生万劫作贫儿。聊书孤寂事还深,锺期能听伯牙琴。道者知音指其掌,方贵名为孤寂吟。

    翫珠吟

    识得衣中宝,无明醉 【伯作「酒」】 自惺 【《灯录》、《通载》、伯作「醒」】 。百骸俱 【《灯录》、《宗镜录》作「虽」】 溃散 【伯作「悔尽」】 ,一物镇长灵。知 【《通载》作「智」】 境浑非体 【伯作「智剑挥非体」】 ,寻 【伯、《灯录》、《通载》作「神」】 珠不定 【伯作「见」】 形。悟即 【伯、《灯录》、《通载》作「则」】 三身佛,迷疑万卷经。在心心岂 【《灯录》、《通载》、伯作「可」】 测,居 【《灯录》、《通载》作「历」】 耳耳难听。罔像先天地,渊玄 【《灯录》、《通载》作「玄泉」,伯作「悬泉」】 出杳冥 【伯作「名】 。本刚非锻 【伯作「断」】 炼,元净 【《灯录》、《通载》作「镜」】 莫澄停 【伯作「亭」、《灯录》、《通载》作「渟」】 。盘泊 【《通载》作「礡」】 逾 【伯作「转」,《灯录》、《通载》作「轮」】 朝日,玲珑 【伯作「铃鑨」】 映晓星。瑞光流不灭,真澄 【伯作「气」】 浊还清 【《灯录》、《通载》作「真气触还生」。】 鉴照崆峒 【伯作「空洞」】 寂,劳 【《灯录》、《通载》、伯作「罗」】 笼法界明。剉 【《灯录》作「挫」,伯作「春」】 凡功不灭 【伯作「狭」】 ,超圣果非盈。龙女心亲献,蛇 【《灯录》、《通载》作「阇」】 王口自倾 【伯作「经」,《灯录》、《通载》作「呈」。】 护鹅人却活,黄雀义 【《灯录》、《通载》作「意」】 犹轻。解语非关舌,能言不是声。绝边弥瀚 【《灯录》、《通载》作「汗」】 漫,三 【《灯录》、《通载》作「无」】 际等空平。演教非为教 【《灯录》、《通载》作「说」】 ,闻名不 【《灯录》作「勿」,《通载》作「忽」】 认名。 【伯无以上四句。】 二 【伯、《通载》、《灯录》作「两」】 边俱不 【《通载》作「莫」】 立 【伯作「守」】 ,中道不须行。见月休看 【《灯录》、《通载》作「观」】 指 【伯作「纸」】 ,归 【伯作「知」,《灯录》、《通载》作「还」】 家罢问程 【伯作「逞」】 。识心岂测 【《灯录》作「心则」,伯、《通载》作「心即」】 佛,何佛更堪成。

    又颂

    丹霞有一宝,藏之岁月久。从来人不识,余自独防守。山河无隔碍,光明处处透。体寂常湛然,莹澈无尘垢。世间采取人,颠狂逐路走。余则为渠说,抚掌笑破口。忽遇解空人,放旷在林薮。相逢不擎出,举意便知有。

    骊龙珠吟

    骊龙珠,骊龙珠,光明(火祭) 【疑即「灿」字】 烂与人殊。十方世界无求处,纵然求得亦非珠。珠本有,不升沉,时人不识外追寻。行尽天涯自疲寂,不如体取自家心。莫求觅,损功夫,转求转灭转元无。恰如渴鹿趁阳焰,又似狂人在道途。须自体,了分明,了得不用更磨莹。深知不是人间得,非论六类及生灵。虚用意,损精神,不如闲处绝纤尘。停心息意珠常在,莫向途中别问人。自迷失,珠元在,此个骊龙终不改。虽然埋在五阴山,自是时人生懈怠。不识珠,每抛掷,却向骊龙前作客。不知身是主人公,弃却骊龙别处觅。认取宝,自家珍,此珠元是本来人。拈得翫弄无穷尽,始觉骊龙本不贫。若能晓了骊珠后,只这骊珠在我身。

    弄珠吟 【《景德传灯录》卷三十作《翫珠吟二首》之一】

    般若神 【《灯录》作「灵」】 珠妙难测,法性海中亲认得。隐现时游五蕴山 【《灯录》作「隐显常游五蕴中」】 ,内外光明大神力。此珠无状非大小,昼夜圆明悉能照。 【《灯录》作「此珠非大亦非小,昼夜光明皆悉照」。】 用时无处复无踪 【《灯录》作「觅时无物又无踪」】 ,行住 【《灯录》作「起坐」】 相随常了了。先圣相传相指授,信此珠人世希有。智者号明不离珠,迷人将珠不识走。 【以上四句,《传灯录》作「黄帝曾游于赤水,争听争求都不遂。罔像无心却得珠,能见能闻是虚伪」。】 吾师权指喻摩尼,采人无数入 【《灯录》作「溺」】 春池。争拈瓦砾将为宝,智者安然而得之。言下非近亦非远 【《灯录》作「森罗万象光中现」】 ,体用如如转无转。万机珠对 【《灯录》作「消遣」】 寸心中,一切时中巧方便。皇帝曾游于赤水,视听争求都不遂。罔像无心却得珠,能见能闻是虚伪。非自心,非因缘,妙中之妙玄中玄。森罗万像光中现,寻之不见有根源。 【《灯录》无以上九句。】 烧六贼 【《宗镜录》卷七六「贼」下有「兮」字,】 烁四 【《灯录》作「众」】 魔,能摧我山 【《宗镜录》作「摧我山兮」】 竭爱 【《灯录》作「我」】 河。龙女灵山亲献佛,贫儿衣里几 【《宗镜录》作「枉」,《灯录》作「下任」】 蹉□。亦非性,亦非心 【《灯录》二「非」字皆作「名」】 ,非性非心超古今。体绝名言名不得 【《灯录》作「全体明时明不得」】 ,权时题作《弄珠吟》。 【以上皆见影印日本花园大学图书馆藏高丽覆刻本南唐招庆寺静筠二僧着《祖堂集》卷四。】

    李谔

    谔,字士恢,长庆间为海盐令。诗一首。 【(《全唐诗》无李谔诗)】

    过施水庵

    胜地开阑若,幽寻信短筇。僧贫祇施水,客至但闻钟。讲坐天花满,香台翠霭重。何当谢尘绂,白社此相从。 【见明李培等万历十四年修《秀水县志》卷八、《檇李诗系》卷三七。】

    孟简

    白乌呈瑞赋附歌

    素德式昭兮何写奕,玄质从化兮为洁白。符仁孝兮叶佳册,见祥瑞兮流圣泽。 【见《文苑英华》卷八九。】

    谒禹庙

    九土昔沦垫,八方抱殷忧。哲王受《洪范》,群物承天休。源委有所在,勤劳会东州。稽山何峻极,清庙居上头。律度非外事,辛壬宁少留。歌谣自不去,覆载将何求?灵长表远绩,经启蒙宏猷。孰敢备佐命,天吴与阳侯。玄功余玉帛,茂实结松楸。盖影庇风雨,湖光摇冕旒。质明箫鼓作,通昔礼容修。骍牢设旧物,洿水配庶羞。深沈本建极,傲很亦思柔。阴怪尚奔走,灵徒如献酬。怳疑仙驾动,静见宿云收。竹树依积润,菰蒲托清流。谬兹领百越,忽复历三秋。丹恳谅可荐,庶几无年尤。 【见《会稽掇英总集》卷八。】

    蒋防

    临蒸诸葛亮宅 【题拟】

    始有诸葛翁,柯亭寄翠霭。 【见《舆地纪胜》卷五五《衡州》。】

    徐元弼

    元弼,京兆万年人。岭南节度使徐申之子。曾应进士试。元和初为「前右卫仓曹参军」。诗一首。 【(传据李翱《徐申行状》,《元和姓纂》卷二作南昌人)】

    太常寺观舞圣寿乐

    舞字传新庆,人文迈旧章。冲融和气洽,悠远圣功长。盛德流无外,时时乐未央。日华增顾眄,风物助低昂。翥凤方齐首,高鸿忽断行。云门与兹曲,同是奉陶唐。 【《文苑英华》卷一八四。】

    陈谏

    谏,永贞元年以仓部郎中判度支为河中少尹。叔文败,贬台州司马,后历任封、循、道州刺史,卒。着《彭城公故事》一卷。诗一首。 【(《全唐诗》无陈谏诗,传据《郎官石柱题名考》卷十七、《新唐书》卷五八《艺文志》二)】

    登石伞峰并序

    中书侍郎平章事高阳齐公,昔游越乡,阅翫山水者垂三十载,初栖于剡岭,后迁于玉笥。自解薜此山,未二纪而登台铉,乃施旧居之西偏为昌元精舍,其东偏石伞岩,付令弟秀才推。俄而中书即世,推高尚之致,文行之美,与伯氏相侔。至元和九年秋九月七日,浙东廉使越州牧兼御史中丞杨公,洎中护军王公,率僚佐宾旅,同游赋诗,纪登览之趣。小子承命序其梗概以冠篇。窃谓斯地也,斯文也,必传于后世,与兰亭东山俱为越邦之不朽者矣。

    贤相昔未遇,耶溪藏卧龙。宛然东山居,已韵西林钟。仲氏亦遐旷,尔来习高踪。杨公偶闲暇,中贵同游从。曲渚拥驺驭,回潭转艨艟。既登寅缘岸,遂践岧峣峰。径侧萦巨石,磴危攀茂松。伞开自罗列,笥闭谁箴封?迥立霄汉表,俯看严嶂重。远村暮杳杳,秋海晴溶溶。染翰纪胜绝,飞觞畅心胸。仍闻待新月,归棹何从容。 【见《会稽掇英总集》卷四。】

    玄幽

    玄幽,长庆初僧。诗二句。 【(详附按)】

    题京兆大兴善寺释南素院

    三万莲经三十春,半生不踏院门尘。 【见《宋高僧传》卷二五。又见《酉阳杂俎续集》卷五。】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歌

    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维子之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四部丛刊》影元刻本《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卷十九《送李愿归盘谷序》附此歌。】

    袁氏先庙碑附诗

    袁自陈分,初尚蹇连 【方云:作「连连」】 。越秦造汉,博士发论。司徒任德,忍不锢人。收功厥后,五公重尊。晋氏于南,来处华下。鸿胪、孝侯,用适操舍。南州勤治,取最不懈。当阳耽经,唯义之畏。石州烈烈,学专春秋。懿哉咸宁,不名一休。趋难避成,与时泛浮。是生孝子,天子之宰,出把 【或作「祀」、或作「持」】 将符,群 【或作「郡」】 州承楷。数 【或作「教」】 以立庙,禄以备器。由曾及考,同堂异置。柏版松楹,其筵 【或作「业」】 肆肆。维袁之庙,孝孙之为。顺势即宜,以诹以龟。以平其巇,屋墙持持。孝孙来享,来拜庙庭。陟堂进室,亲登笾铏。肩臑胉骼,其樽玄清。降登受胙,于庆尔 【方作「示」,非是】 成。维曾维祖,维考之施。于汝孝嗣,以报以祗。凡我有今,非本曷思。刻诗牲系 【或作「系牲」】 ,维以告之。 【同前书卷二七。】

    南海神庙碑附诗

    南海阴 【或作「之」】 墟,祝融之宅,即祀于旁。帝命南伯:「吏惰不躬,正自令公,明用享锡,右 【《唐文粹》作「佑」】 我家邦。」惟明天子,惟慎厥使,我公在官,神人致喜。海岭之陬,既足既濡,胡不均弘,俾执事枢。公行勿迟,公无遽归。匪我私公,神人具依。 【同前书卷三一,校以《唐文粹》卷五十所录文。】

    处州孔子庙碑附诗

    惟此庙学,邺侯所作。厥初庳下,神不以宇。生 【《唐文粹》作「先」】 师所处,亦窘寒暑。乃新斯宫,神降其献。讲读有常,不诫用劝。揭揭元哲誓,有师之尊。群圣严严,大法以存。像图孔肖,咸在斯堂。以瞻以仪,俾不或惑忘。后之君子,无废成美。琢词碑石,以赞攸始。 【同前书卷三一。据《唐文粹》卷五一校改。】

    柳州罗池庙诗 【题拟】

    荔子丹兮蕉黄 【「蕉」下或有「叶」字,或有「子」字】 ,杂肴蔬兮进侯堂。侯之船兮两旗,度中流兮风泊之,待侯不来兮不知我悲。侯乘驹兮入庙,慰我民兮不嚬以笑。鹅之山兮柳之水,桂树团团兮白石齿齿。侯朝出游兮暮来归,春与猿吟兮秋鹤与飞。 【《唐文粹》及欧阳修所见《韩集》均作「秋与鹤飞」。《集古录跋尾》卷八录碑文作「秋鹤与飞」,欧疑碑文有误。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四以为此用《楚辞》相错成文格,今从其说。】 北方之人兮为侯是非,千秋万岁兮侯无我违。福我兮寿我,驱厉鬼兮山之左。下无湿兮高无干,(禾亢)稌充羡兮蛇蛟结蟠。我民报事兮无怠其始,自今兮钦于世世。 【同前书卷三一、《唐文粹》卷五二《柳州罗池庙碑》附。】

    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中大夫洪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左散骑常侍太原王公神道碑铭附诗

    生人之治,本乎斯文。有事其末,而忘其源,切近昧陋,道由是堙。有志其本,而泥古陈,当用而迂,乖戾不伸。较是二者,其过也均。有美王公,志儒之本,达士之经。秩秩而积,涵涵而停。韡为华英 【一作「英华」】 ,不矜不盈。孰播其馨?孰发其明?介然而居,士友以倾。敷文帝阶,擢列侍从,以忠远名,有直有讽。辨遏坚 【或作「圣」】 恳,巨邪不用。秀出班行,乃动帝目。帝省竭心,恩顾日渥。翔于郎署,骞于禁密。发帝之令,简古而蔚。不比于权,以直友冤,敲撼挫揠,竟遭斥奔。久淹于外,历守大藩。所至极思,必悉利病,萎枯以膏,燠暍 【或作「旸」】 以醒,坦之敞之,必绝其径,浚之咏之,使安其泳。帝思其文,复命掌诰。公潜谓人:「此职宜少,岂无凋郡,庸以自效。」上藉 【或作「籍」】 其实,俾统于洪。逋滞攸除,奸讹革风,祛蔽于目,释负于躬。方乎 【或作「平」】 所部,禁绝浮屠。风雨顺易,(禾亢)稻盈畴。人得其所 【或作「饶」】 ,乃恬乃讴 【或作「谣」】 。化成有代,思以息劳。虚位而俟,奄忽 【方作「勿随」】 滔滔。维德维绩,志于斯石,日远弥高。 【同前书卷三一。】

    曹成王碑附诗

    太支十三,曹于弟季。或亡或微,曹始就事。曹之祖王,畏塞绝迁。零王黎公,不闻仅存。子父易封,三王守名。延延百载,以有成王。成王之作,一自其躬。文被明章,武荐畯功。苏枯弱强,艰其奸猖。以报于宗,以昭于王。王亦有子,处王之所,唯旧之视,蹶蹶陛陛。实取实似,刻诗其碑,为示无止。 【同前书卷二八。】

    游祝融峰

    祝融万丈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山翁爱山不肯归,爱山醉眠山根底。山童寻着不敢惊,沉吟为怕山翁嗔。梦回抖擞下山去,一径萝月松风清。 【嘉靖《衡山府志》卷二。陶敏先生录示此诗,并云:「此诗风格不类韩诗,疑伪,姑录以存疑。」】

    题西白涧

    太行之下清且浅,一水盘桓纡山转。千峰万壑不可数,异草幽花几曾见。波中白日隐出明,风翻不动浮云轻。翠峦玉女下双鹤,笑倚秋练开新晴。又疑武陵溪上原,桃花溪尽空潺湲。幽泉间复逗嵒侧,喷珠(池去也改敕)玉相交喧。群猿见之走绝壁,缘峰虚梯弗劳力。鸣禽回面背人飞,为是从来不相识。杖蔾因贪仰面看,碍石牵萝错移屐。路穷屈曲疑欲回,迤逦屏开一重碧。残樽遇坐酒即倾,旋摘山果都无名。题诗且欲尽佳句,能歌翻咏仙难成。天门幽深十里西,无奈落日催人归。谁能可属天宫事,为我乞取须臾期。上天无梯日不顾,牢落归来坛未暮。闭门下马一衾寒,梦想魂驰在何处。 【见《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卷四八《太行山部》、乾隆廿四年刊萧应植纂《济源县志》卷十六。】

    别韩湘 【附存】

    未为世用古来多,如子雄文世孰过。好待功成身退后,却抽身去卧烟萝。 【见《青琐高议别集》卷四。】

    题游息洞 【题拟】

    所乐非吾独,人人共此情。往来三伏里,试酌一泓清。 【见民国廿七年刊朱汝珍纂《阳山县志》卷十七《金石》。】

    法藏

    法藏,姓周,南康人。幼研史籍,明于医方。中年投本郡宝积院纳戒。又师马祖。后北下庐山,卜居五老峰,世称高城和尚。宝历中卒,年八十二。诗一首。 【(《全唐诗》无法藏诗,传据《祖堂集》卷十四、《宋高僧传》卷二十)】

    歌行一首

    古人重义不重金,曲高和寡勿 【《宗镜录》、《偈颂》作「无」】 知音。今时志 【《宗镜录》、《偈颂》作「学」】 士还如此,语默动用迹难寻。所嗟世上歧路者,终日崎岖狂 【《宗镜录》、《偈颂》作「枉」】 用心。平坦旃檀不肯取,要须登险 【《宗镜录》作「陟」】 访椿林。穷子舍父远逃逝,却于本舍绝知音。贫女宅中无价宝,却将秤卖他人 【《宗镜录》、《偈颂》作「小秤买他」】 金。心无相,用还 【《偈颂》作「能」】 深,无常境界不能侵。运用能随高与下,灵光且 【《偈颂》作「元」】 不是浮沉。无相无 【《偈颂》、《宗镜录》无此字】 心能运曜,应声应色随方照。虽在方而不在方,任运高低总能妙。亦 【《偈颂》、《宗镜录》作「寻」】 无头,复无尾,灵 【《偈颂》、《宗镜录》作「焰」】 光运运从何起?只今起者便是心 【《偈颂》、《宗镜录》作「祇者如今全是心」】 ,心用明时更何你 【《偈颂》、《宗镜录》作「心用明心心复尔」】 。不居方,无 【一作「何」】 处觅,运用无踪复无迹。识取如今明觅 【《偈颂》作「密」】 人,终朝莫慢 【《偈颂》作「漫」,《宗镜录》作「谩」】 别求的。懃 【《宗镜录》作「劝」】 心学,近藂林,莫将病眼认花针。说教本穷无相理,广读元来不识心。了 【《偈颂》、《宗镜录》作「识」】 取心,识 【《偈颂》、《宗镜录》作「了」】 取境,了心识境 【《偈颂》、《宗镜录》作「识心了境」】 禅河净。但 【《宗镜录》作「若」,《偈颂》作「知」】 能了境便识心,万法都如闼婆影。劝且学,莫为师,不用登高向下窥。平源不用金刚钻,剑刃之中错下锥。向前来,莫人我,山僧有曲无人和。了空无相即法师 【《偈颂》作「了境心空即法王」】 ,不用绫罗将作幡 【《偈颂》作「为播」】 。可中了,大希奇,大人幽邃不思议。 【《偈颂》三句作「大幽邃,不思议,可中学得大希奇」。】 自家坏 【《偈颂》作「怀」】 却真宝藏,终日从人乞布衣。取境界,妄情生,只如水面 【《偈颂》作「上」】 一波成。但能当境无情计 【《偈颂》作「系」】 ,还同水面本来平。应大躯,应小躯,运用只随如 【《偈颂》作「如随」】 意珠。被 【《偈颂》作「披」】 毛戴角形虽异,能应之心 【《偈颂》作「应物之情」】 体不殊。应眼时,若千日,万像不能逃影质。凡夫只是未曾观,那得自轻而退屈。应耳时,若幽谷,大小音声无不足。什 【《偈颂》作「十」】 方锺鼓一时鸣,灵光运运常相续。应意时,绝分别,照烛森罗长 【《偈颂》作「恒」】 不歇。透过山河石壁间,要且照时常寂灭。境自虚,不须畏,终朝照烛无形 【《偈颂》作「元无」】 对。设使 【《偈颂》作「尔」】 任持浮幻身,运用都无舌身意。 【南唐静筠二僧《祖堂集》卷十四,字子升、本如《禅门诸祖师偈颂》卷上之下,另《宗镜录》卷九(作古德歌)、卷十八、卷四四、卷九八节收此歌部分文字。】

    白行简

    滤水罗赋附歌

    玉卮无当兮安可拟,风飘有声兮不足比。惟滤罗之用也大哉,故去此而取彼。 【见《文苑英华》卷一一○。】

    见杭州乌窠和尚后作 【题拟】

    白头居士对禅师,正是楞严三昧时。一物也无百味足,恒沙能有几人知? 【见《祖堂集》卷三。】

    卫中行

    中行,字大受,河东安邑人。贞元九年进士。元和间历任礼部员外郎、兵部郎中、华州刺史、陕虢观察使,宝历二年自国子祭酒出为福建观察使。诗一首。 【(《全唐诗》无卫中行诗,兹据《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二十、《元和姓纂四校记》卷八、《唐方镇年表》卷四、卷六拟传)】

    登石伞峰

    威凤昔未起,兹山嘉气深。逶迤抱川阜,萝茑方沉沉。龙节稍岩径,星轩伴幽寻。尝闻谢公事,今嘉昭旷心。绝顶上巍峨,秋晨好登临。芦洲辨微色,天籁闻虚吟。支策睇归湖,舒情凝远岑。徘徊绕灵伞,登坐延芳襟。溪路锁重扃,松门交翠阴。贞姿在空谷,瑞色仍栖林。晚霭覆回汀,轻桡环碧浔。探奇幸陪唱,愿继咸池音。 【见《会稽掇英总集》卷四。】

    次休

    次休,宝历间僧。 【(《全唐诗》无次休诗)】

    赠白使君乐天 【题拟】

    闻有余霞千万首,何妨一句乞闲人。 【见《白氏长庆集》卷二四《答次休上人》题注引。】

    欧阳衮

    及第后返闭户穷下缺

    为学心虽满,知君如掩扉。 【见《吟窗杂录》卷四四。】

    刘叉

    范忠韩喜得刘先生诗

    玉尺沈埋久,得之铭篆深。指磨露正色,扣击吐哀音。 【《后村诗话续集》卷二引《刘叉集》。】

    孔仲良

    孔仲良,曲阜人。孔子四十一世孙。敬宗宝历中为莆田令,卒于官。

    暑中即事

    云起松关作远山,一庭细草未曾删。吏书抱去琴声静,骢使何须采下艰。 【《莆风清籁集》卷五七。】

    薛昌朝

    薛昌朝,河东万泉人。薛嵩子。累官御史。官至保信军节度使。 【(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山右石刻丛编》卷七《薛嵩碑》)】

    紫阁

    阁下寒溪涨碧湍,阁前苍翠数峰环。危梯续蹬穿松外,细竹分泉落石间 【卷九作「前」】 。好鸟啁啾争唤客,乱云开合巧藏山。独来应为禅僧笑,少有人能伴我闲。 【《类编长安志》卷三、卷九。】